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61篇
  免费   127篇
  国内免费   3篇
财政金融   2篇
工业经济   6篇
计划管理   252篇
经济学   884篇
综合类   57篇
运输经济   11篇
旅游经济   41篇
贸易经济   27篇
农业经济   276篇
经济概况   3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71篇
  2021年   86篇
  2020年   305篇
  2019年   237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37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55篇
  2013年   57篇
  2012年   100篇
  2011年   103篇
  2010年   91篇
  2009年   46篇
  2008年   44篇
  2007年   40篇
  2006年   45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05 毫秒
101.
从景观生态的角度对北京市顺义区1996-2006年的土地利用结构演变进行数量与空间特征变化分析,并借助马尔科夫模型进行用地预测,获得该区土地利用演变规律:顺义区地类的面积比例呈现出均一化的特点,耕地和未利用地的数量减少,建设用地、生态用地和廊道增加,且建设用地将在10a之内代替耕地成为该区域的优势景观类型,而生态用地、廊道与未利用地将维持一个相对稳态;空间层面上,研究区整体景观的破碎度增加,聚集度减少,景观形状呈现简单化,景观异质性和多样性增强。最后,以"斑块-廊道-基质"理论为依据,构建出顺义区土地利用结构优化框架:即集中耕地形成基质,斑块的布局应该特别注重生态节点的建设和生态敏感地带的保护及建设生态廊道。  相似文献   
102.
土地生态化整治与景观设计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研究目的:推动中国土地生态化整治技术与景观设计的应用与发展。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综合分析法。研究结果:中国土地生态化整治技术与景观设计的内涵、发展方向与关键技术有待全面完善提高。研究结论:国外土地整治技术主要针对土地整治中的水土流失、景观功能衰退、土地退化等3类问题,强调土地整理区从物种、地块到整理区的多尺度生态化整治与景观空间优化配置的统筹设计。中国现阶段土地整治技术的核心应是生态化整治与景观设计技术,其在不同区域、不同类型土地整治区的集成应用是主要发展方向。具体包括4方面的关键技术:不同类型土地整理区地表值被及土壤动物与微生物区系恢复与重构技术;不同类型土地整理区生态化整治技术;不同类型土地整理区的景观设计技术;生态化整治与景观设计耦合的关键技术集成体系。  相似文献   
103.
中小城市园林绿化的常见问题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仁忠 《价值工程》2010,29(4):173-173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工作的逐步推进和深入,我国中小城市获取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并且展现了强劲的发展实力。我国中小城市园林绿化在整体设计、施工工艺、工程质量等方面的监管水平都有了大幅度的提升,但是也不可避免的遇到了一系列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仅就中小城市园林绿化的常见问题作以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104.
李京创 《价值工程》2011,30(32):108-109
随着经济的发展,工程施工方式也不断进行更新与改进,流水施工方式的引入,不仅被应用在建筑工程中,在工程生产和其他领域的工程项目中也同样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将就针对园林工程中的流水施工进行简单的探讨。  相似文献   
105.
本文通过对文化地理学的分析,试图为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与更新提供更加可行的指导理论。  相似文献   
106.
Recent years have seen the emergence of a number of regional-based charters and declarations; all of which attempt to address the Eurocentric biases of the global heritage movement. For example, the Nara Declaration, China Principles, Hoi An Protocols and Seoul Declaration all reflect a desire to develop heritage frameworks that are sensitive to, and in tune with, the complexities and socio-cultural specificities of the Asian region. With the primary concern of these initiatives being the development of more appropriate ‘conservation philosophies’ or notions of ‘authenticity’, they have given less attention to the interface between heritage sites and their consumers, or tourists, and the rapidly changing nature of tourism in Asia. Indeed, the vast majority of reports and studies produced by UNESCO, ICOMOS, IUCN and others continue to talk of ‘the tourist’ as a singular, homogenous construct. The rapid growth of travel for leisure and recreation within Asia today, however, demands a re-appraisal of how such terms are used and deployed within the heritage industry. Accordingly, this article examines why Asian tourism is presenting new and unfamiliar challenges for policy makers regarding the management and presentation of heritage sites in Asia. More specifically, it considers the industry familiar discourse of ‘site interpretation’ against a backdrop of Asian modernities in order to ask questions about aesthetics and the politics of heritage narration.  相似文献   
107.
108.
目前湿地开发利用日益加剧,本文结合全局自相关、局部自相关进行空间关联分析的研究方法进行分析。虽然辽河三角洲区域脆弱度逐渐减弱,仍有部分地区存在高脆弱度值。数据表明2015年低脆弱度区基本覆盖整个辽河三角洲区域。  相似文献   
109.
110.
中国古代的大量组景序列实例提供了研究中国古代游憩偏好和游憩行为的大量史料.本研究已收集200套组景序列案例,包括中国、日本的实景以及绘画实例.其中已有明确定位的142组中国实景实例,分布在与北宋疆域大致相符的范围内.本研究采用随机选出的100套组景序列共812个单独景观进行分析,显示出自然景现在中国古代游憩欣赏中所占的重要比重,同时表明了中国传统游憩偏好不同于西方的几点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